漫笔丨张雄文:铁血湘魂(二)
来源:立博网站什么时候上线的    发布时间:2025-07-08 09:11:29

详细说明/DETAILED DESCRIPTION

  周兰亭升任参将不久,经曾国藩赞同,江苏巡抚李鸿章将他调到新组成的淮军统领护兵营,以加强淮军的力气。周兰亭履新后,随即率部和其他淮军官兵一起,先后霸占江阴、无锡、镇江等重镇,下一步方针确定和平军重兵驻扎的常州。

  1864年1月,彤云密布,朔风劲吹,坐落丹阳与常州之间的要地——奔牛镇争夺战打响,周兰亭带领的淮军护兵营是主力之一。淮军刘铭传部首要霸占奔牛镇,控扼常州西翼要道。周兰亭受命率护兵营驻防,催促建筑壕垒,安定防地。和平军为夺回要地,集结各路援军攻击而来。一起,还破天荒地调来了火轮船“和平”号,用舰上的重炮炮击淮军阵地。周兰亭指挥所部据石墙坚守,但阵营多被舰炮炸毁,局势非常危殆。

  李鹤章闻讯后,匆促派2000人驰援。但援军在半路上遭到和平军的匿伏,丢失惨重,败退下去。周兰亭非常着急,不管部下劝止,趁着夜色带领部分人马杀奔而出,冒死接应援军残部,护卫火药辎重回来奔牛镇。守军得知音讯,一时士气大振。

  1月17日,和平军猛攻镇内,周兰亭率护兵营依托壕垒阻击,以洋枪齐射限制攻势。激战四小时后,他又指挥部队合作刘铭传、郭松林部反击,和平军不敌,败退十余里。和平军的“和平”号火轮船不断炮击淮军,让淮军官兵丢失惨重。周兰亭非常恼怒,想出一条计谋,派出敢死队带着火药包夜袭,坐小舟迫临火轮纵火,总算焚毁了这艘要挟极大的敌舰,斩断了和平军的重火力援助。

  1月22日,淮军分兵三路建议总攻,周兰亭的护兵营为左翼。他率部先以洋炮轰塌和平军的阵营,接着亲身带着部队冲击,一举打破防地。这时,和平军悄然迂回到淮军侧后,但遭到周兰亭早已预伏的精锐官兵反堵。镇内守军一起出垒夹攻,和平军四面楚歌,总算溃不成军,撤围而去。

  奔牛镇战争是淮军霸占常州的要害之战。战后,清廷以周兰亭功勋卓著,擢升他为副将,赐“利勇巴图鲁”名号。

  1864年4月,李鸿章集结淮军主力四万,联合戈登的“常胜军”合围常州。周兰亭所部承当东门攻势,效法湘军“结硬寨”的战术,发掘双层壕沟、构筑木栅壁垒,与和平军隔墙坚持了一个多月。

  5月2日,淮军以重炮轰塌常州东门城墙。周兰亭亲率敢死队冲击,遭到和平军滚木、热油阻击,伤亡甚重。周兰亭指令部下以洋枪限制城头守军,保护工兵填平壕沟,为后续进攻拓荒通路。

  十来天后,通过重复苦战,淮军攻入城内。周兰亭亲率精锐沿东门街巷推进,与护王陈坤书的亲兵卫队激战。卫队简直被消除殆尽后,陈坤书被逼退看护王府,周兰亭又率部破门而入,活捉了护王陈坤书及烈王费天将。随后,陈坤书被李鸿章指令凌迟处死。他参加过金田首义,是和平军后期除李秀成、陈玉成、李世贤外最勇猛善战、资格也很老的宿将,他的死是和平军的极大丢失。而常州之战的成功,为湘军霸占天京扫清了终究屏障。

  常州城破后,周兰亭受命追击和平军残部,率轻骑一日夜疾驰三百里,沿途截杀溃兵,抓获器械粮草很多,获得了“飞将军”的称谓。

  1864年7月,烈日当空,盛暑难耐,周兰亭又再接再励,率部霸占湖州府,攫取大德桥、尹隆桥要隘,歼灭流窜残敌,克复了浙江泗安镇及安徽广德州。他连续告捷,战绩辉煌,遭到朝廷的嘉奖。1865年6月,清廷特旨周兰亭署理安徽皖南镇总兵。

  和平天国被之后,东捻军领袖任柱、赖文光部活动于山东、河南接壤,曾国藩受命北上平定捻军。李鸿章的幼弟李昭庆得到了他的重用,成为平捻主将之一。曾国藩令其统领武毅、忠朴四营万余人,后来又为他装备两支骑兵八千人,这是淮军所属的武毅军正式建军的开端。

  1866年8月,曾国藩将能打硬仗的周兰亭调入李昭庆的武毅军,统领武毅军右营,合作淮军主力围歼东捻军。周兰亭率部自江苏北上,驻防山东曹州(今菏泽),堵截捻军南下通道。这年秋天,任柱率东捻军骑兵突袭曹州,周兰亭依托预设工事阻击,以洋枪火力限制骑兵冲击,迫使任柱退往巨野。这一仗歼敌数百人,缉获战马、器械很多。随后,周兰亭联合淮军张树珊部,在汶上县设下匿伏。先以轻骑诱敌深入,再以步队三面合围,全歼任柱部前锋三千余人,任柱带领残部逃走。

  1866年隆冬,凉风如刃,赖文光率东捻军从河南渡黄河东进,周兰亭率部昼夜兼程,抢先操控东明渡头,以炮船封闭河道。东捻军官兵强渡失利,折返豫东。不久,周兰亭与刘铭传铭军捉住战机,合围赖文光于河南归德(今商丘)。周部正面强攻,刘铭传铭军侧翼围住,激战两昼夜,击溃捻军主力,赖文光率残部围住向西而逃。

  1867年6月,李鸿章奉旨顶替曾国藩督师平捻,将大营从河南归德(今商丘)移驻山东济宁,拟定“围住扼制”之策,把守运河防地,将东捻军压榨至海边地带聚歼。

  李鸿章调整战略后,周兰亭部受命驻扎济宁段运河,督修壕垒、架起浮桥,合作淮军主力构筑“运河长围”,堵截东捻军流窜通道。东捻军屡次企图打破运河防地,周兰亭以洋枪队轮流射击,合作骑兵迂回围住,击溃任柱部屡次试探性进攻。

  这年8月,刘铭传部在山东菏泽、巨野等地与任柱激战时,周兰亭率武毅军右营侧翼策应,截击东捻军溃兵,保证主力无后顾之忧。不久,任柱在江苏赣榆战死,周兰亭率部封闭沭阳至海州(今连云港)一线,阻截残部南逃,迫使赖文光转向清江浦。

  这年12月,赖文光残部在风雪里退至淮安,周兰亭与刘秉璋、李昭庆部协同围城。其部把守城东要道,以洋炮炮击捻兵阵营,合作步卒冲击破寨。赖文光无法之下,弃城退往高宝水乡。周兰亭掌握时机,率轻骑追击,沿途焚毁东捻军粮船、缉获马匹器械,终究合作淮军吴毓兰“华字营”全歼残敌。

  平定东捻军后,清廷以周兰亭“转战数省,剿捻有功”,保奏周兰亭以提督衔候缺补用。武毅军因纪律严明、卓著勋劳,成为淮军主力之一,周兰亭也由此跻身晚清名将之列。

  1867年头,因起事多年的西北起义大张旗鼓,与西捻军一道连败清军,清廷紧迫录用左宗棠为钦差大臣督办陕甘军务,前往。为平定战乱,左宗棠调早已了解的提督周兰亭到西北,统领楚军“定营”及“达春马步营”,联合雷正绾、张曜、魏光焘、刘端冕、张福齐、丁贤发等部进剿。左宗棠心思细致,采纳“先秦后陇”的战略,打败陕西义师后,于1869年5月进军甘肃。他也被清廷正式录用为陕甘总督,进驻平凉泾州。

  令行制止,周兰亭率部露宿风餐赶到西北。左宗棠开拔平凉后,宵衣旰食,精心谋划,拟定了三路进军之策:北路为刘松山部,向定边花马池进军,以截宁州、灵台之敌;中路实力最强,共有6支部队,分别是魏光焘率部进屯安化、庆阳,刘端冕率部分屯合水,张福齐率部进宁州以西,丁贤发率部进正宁,周兰亭率部驻扎萧金镇。这四支部队依照左宗棠的指令,移营渐进,“相互联络,就近屯垦”。还有雷正绾、黄鼎两支部队,分别由泾州向平凉、固原进军。南路则由李耀南、吴士迈的秦州各军组成。此外,马德顺、简敬临率马步军驻扎灵台,做为南北的策应。

  左宗棠在向朝廷上奏的《进驻泾州筹办军务疏》折子中,报告了自己的布置:“其金顺、张曜之军,则己向磴口进发矣。道员魏光焘进屯安化县板桥及庆阳府城,提督刘端冕分屯合水县,总兵张福齐进屯宁州以西,提督丁贤发进正宁,周兰亭驻萧金镇。相互联络,就近屯垦,以利秦陇要害。”他说到的这些将领,魏光焘是湖南邵阳人,刘端冕是湖南宁村夫,周兰亭是湖南湘潭人,都身世老湘军。

  战场局势改变很快,左宗棠时间重视,及时调集部队。不久,左宗棠又在《规画甘肃全省地形军情疏》的奏折中向朝廷禀告:“一面调道员魏光焘进驻庆阳,扬督刘端冕进合水,以防环县窜出之贼;总兵张福齐进驻董志原之萧金镇,分驻屯子镇西峰镇;提督丁贤发由正宁进驻镇原之驿马关,以遏宁灵横溢之贼;一面调陕西提督雷正绾由平凉进驻固原之古城川,提督周兰亭由萧金镇进驻瓦亭,以扼南北之冲。”

  由两份奏折可以精确的看出,时任提督的周兰亭与其他几位提督、总兵,以及多年后升任总督的魏光焘相同,是左宗棠分外倚重的重要将领。

  1869年10月,周兰亭受命率部进军甘肃黑城子(今属宁夏),在二十里外的胡家坡与陕回主力作战。左宗棠的布置是:周兰亭统领楚军“定营”及“达春马步营”,与简敬临、雷正绾等部合兵,构成三路围歼之势。清军以长枪兵、洋枪队、火炮分层布阵,周兰亭部担任左翼策应。

  陕回义师以白彦虎、马万春、杨文治为首,选用步卒方阵保护骑兵突袭的战术。周兰亭指令所部依托地形构筑暂时工事,以长矛兵为屏障,洋枪队居中策应,防范骑兵冲击。

  战争打响后,回军步卒列阵推进,骑兵侧翼围住,喊杀声一时惊天动地。周兰亭部依托洋枪射程优势,轮流齐射限制回军攻势,合作雷正绾部火炮炮击。回军抵挡不住,战线渐乱。简敬临乘机率骑兵从左翼闯入回军缺口,周兰亭部从侧翼协同夹攻,与黄鼎部合围回军于寒酸堡垒。回军溃逃时,周兰亭又指挥骑兵截杀,合作清军主力逼敌坠崖,歼敌数百人。

  回军榜首营元帅杨文治是一员悍将。他亲身率精锐断后,周兰亭部合作简敬临骑兵,以长矛阵切割其亲兵,洋枪队封闭退路。混战中,杨文治孤身冲阵,周兰亭率部部参加合围。战争中,杨文治的战马忽然中枪,将其摔倒在地。清军官兵蜂拥而至,活捉了杨文治。

  杨文治被擒后,周兰亭持续率部追击白彦虎、马万春残部至洪沟,合作清军分路截击,全歼回军第七营五百亲兵,完全瓦解了他们的防地。

  这一战争中,久经沙场的周兰亭稳守左翼、协同围住的战术可圈可点:有用限制回军骑兵冲击,保证清军战线安定;合作主力围歼杨文治部,帮忙清军捉拿回军主将,追击残敌决断,加快陕回联军溃败。

  战后,左宗棠分外快乐,以周兰亭“勇略兼备”奏请嘉奖。周兰亭获换博奇巴图鲁名号,他带领的部队成为楚军平定西北的重要力气。

  不久,周兰亭受命参加攻击起义师终究的巩固堡垒——宁夏金积堡的战争。金积堡坐落黄河东岸的秦、汉二渠间,永宁洞、峡口为其东西要冲,是义师最重要的据点之一。

  1869年11月,中路雷正绾拿下了金积堡前沿最巩固的张恩堡,通往金积堡的大路四通八达。此刻,周兰亭部从属北路,随刘松山部自灵州南下,合作中路雷正绾等部对金积堡构成合围。他率部驻扎吴忠堡外围,担任堵截回军粮道,并参加占据郭家桥等要地。

  这时,左宗棠传下指令,北路诸将雷正绾、周兰亭、简敬临、张福齐都驻扎在间隔金积堡十余里的秦渠,暂时不要盲动,因总攻金积堡不容有失,各路部队有必要一致归刘松山指挥。

  但军频频袭扰清军后方,周兰亭随即受命率骑兵截击灵州至金积堡的运输线,焚毁回军粮车二十多辆,推迟堡中马化龙部的补给。

  1870年2月,西北大地冰天雪地,义师突袭夺回黄河峡口(青铜峡),周兰亭与雷正绾、张福齐部受命强攻。周兰亭以洋枪队限制回军火力,步队持云梯攀崖强攻,激战三日,未能打破防地。不久,回军增援部队反扑而来,周兰亭部伤亡不小,被逼撤离。随后,他重整残部,合作道员黄鼎的援军稳守河西,避免回军西进。

  这年9月,左宗棠调整战略后,周兰亭率部与刘锦棠、金运昌、魏光焘等部一道,逐个占据金积堡的堡寨。他选用“稳扎稳打”战术,每占据一寨,便深挖壕沟,广设木栅,堵截回军联络。

  两个月后,清军完成了对金积堡的锁围。周兰亭率部驻扎西北防地,参加发掘两道围城长壕(深一丈、宽三丈),昼夜巡查以防回军围住。其间,他带领所部击溃马化龙部的三次夜袭,焚毁围住粮车十多辆。

  1871年3月,缺医少药的回军重要将领马化龙被逼屈服,金积堡总算被拿下。周兰亭部受命清剿金积堡外围残敌,攻破王家疃庄等据点,缉获火炮、洋枪数百件。

  值得一提的是,与周兰亭一起身世湘军,又是湖南老乡的魏光焘,作战也适当英勇,此前先后参加了淳化县方里镇、董志塬作战,被左宗棠推荐署甘肃平庆泾固道。这次金积堡会战,魏光焘又与提督周兰亭并肩做战,一起对敌。“美不美,乡中水;亲不亲,故村夫”,况且离家千里之外,两人相互合作,非常密切。

  战争完毕后,周兰亭受命率部驻防灵州,重修抛弃的水利,安慰当地回汉民众,履行左宗棠“善后屯垦”方针。不久,他因病请假,歇息了一段时间。

  这段时间里,中亚浩罕汗国军官阿古柏联合当地割裂实力,悍然占据新疆南部。随后,他又向北进军,占据乌鲁木齐与伊犁,大有吞并全疆之势。陕甘回族起义师残部白彦虎等人也流亡新疆,与阿古柏合流,一起反清。而沙俄又以“帮忙我国克复疆域”的幌子,侵占了伊犁。

  清廷官僚关于新疆的情绪分为塞防,海防两派。海防派核心人物李鸿章以为:“新疆不复,于肢体之元气无伤,海疆不防,则腹心之大患愈棘”。左宗棠以远见高见予以辩驳,以为塞防海防都不能抛弃。他慎重向清廷上折子,陈说了新疆对清政府存亡的凶猛联系,指出假如失掉新疆,那么陇右、蒙古等地都会遭到要挟。

  1875年,清廷授左宗棠以钦差大臣,并督办新疆军务。左宗棠精心谋划,为克复新疆拟定了先北后南的战略:先进攻乌鲁木齐、伊犁等地,然后直捣南疆阿古柏的老巢。随后,他又战胜种种困难,调兵遣将,筹办粮草物资,一起命手下在哈密兴修水利,开垦农田,并四处借粮。

  周兰亭也被左宗棠调任西征军将领,担任整训楚军旧部,准备粮草器械。他率所部驻扎在肃州(今酒泉),帮忙转运从河西走廊至哈密的军需物资。与此一起,他参加哈密屯田业务,督修水利、开垦荒地,为前哨储粮数万石,还合作胡雪岩筹款,护卫告贷置办的洋枪洋炮至肃州大营。魏光焘也受命参加克复新疆之战,率部自泾州至兰州拓荒车马大路1000余里,又派专门勇丁对路途进行保养保护,沿路栽培20万棵杨柳,给行人骡马遮荫歇息,人敬称“左公柳”。他和周兰亭这两位老乡,又增添了深沉的战友之谊。

  1876年4月,万事俱备后,克复新疆战争打响,周兰亭随刘锦棠部自肃州西进,参加北路攻势。他率部担任侧翼保护,在古牧地之战中截击阿古柏援军,合作主力占据乌鲁木齐。战后,周兰亭又挥师扫荡玛纳斯、昌吉等地残敌,清剿白彦虎叛军流窜实力,保证北疆的粮道疏通。

  1877年3月,左宗棠分兵三路进攻南疆。周兰亭随刘锦棠主力攻击达坂城,率洋枪队限制城头火力,保护工兵爆炸城门,帮忙主力部队破城。阿古柏兵败自杀后,周兰亭参加追击伯克胡里(阿古柏之子)残部,沿塔里木盆地西进,连续霸占库车、阿克苏等城。进军途中,他严令部队恪守军纪,制止抢掠回部大众,获得了左宗棠的嘉许。

  1878年,南疆平定后,周兰亭受命驻扎喀什噶尔,整修城防、安慰民众,履行左宗棠“修河渠、兴屯田”的善后方针。

  因克复新疆作战有功,清廷颁发周兰亭提督衔,赏白银二千两。但是,这时的周兰亭因长时间征战,积劳成疾,又曾屡次挂彩,不得不乞假回来湖南湘潭。回到家园后,他在岳塘(今湘钢沙龙地段)和霞城书院邻近的杨家屋场、四方冲等地,购买了两百多亩水田。一起,他还拿出金钱,周济贫穷乡邻大众,对鳏寡孤独者特别大方照顾,从不小气。

  周兰亭在岳塘休养了半年,家园安静的山水陪伴着他,让他远离烽火,度过了一段可贵的闲适日子。

  克复新疆后,李鸿章为了扩展自己的实力,向朝廷推荐周兰亭为天津都督,企图撮合他。但周兰亭对这位老上司崇洋耻辱求和的方针不满,拒不到差。

  他极为敬佩勇于向外国侵略者亮剑的左宗棠,可说百依百顺,两人联系非常和谐。1881年,左宗棠以武英殿大学士街调任军机大臣,在随后复调两江总督、督办福建军务中,周兰亭紧紧跟随其左右,特别是1884年参加布置抗法,竭尽心力,深得左宗棠的器重。

  后来,左宗棠向清廷保荐周兰亭出任湖北提督。周兰亭出任提督后,遭受长江大汛,浊流滚滚,淹没了不少农田和村庄。他忧心忡忡,亲率战士构筑江汉堤防,并为哀鸿送粮送菜,哀鸿们感谢不已。

  1887年,直隶总督李鸿章又想起了周兰亭,决议调他前去担任建筑津沽铁路。这时,全国不少人依然视铁路为祸不单行,“观者骇怪”,谣言四起,但周兰亭已意识到,为我国追求富足之路,建筑铁路势在必行。他一改曩昔对李鸿章的冷淡,欣然接受了新录用。

  早在6年前的1881年,李鸿章就允准开平煤矿总办唐廷枢建成了唐山至各庄胥的铁路,创始了我国自建铁路的先河。1885年10月,清政府成立了总理水兵事物衙门,兼管全国铁路工作,从此允许建筑铁路。一年后,李鸿章奏请朝廷同意,成立了开平铁路公司,开端将唐山至各庄胥的铁路,沿煤河南岸向芦台阎庄方向展筑,也便是开平运煤铁路。这条铁路修成后,间隔天津大沽口北岸仅相隔100多里。

  李鸿章深感怅惘,计划将这条铁路持续向天津方向构筑,建成全新的津沽铁路。1887年2月2日,他在《条复四事》里记叙:“铁路试办。拟即遵来谕由阎庄至沽、由沽至津,令官商妥议。”这便是津沽铁路的来源。

  周兰亭就任后,全心投入到这一与交兵天壤之别的职业。他活跃了解国外铁路情况,细心研讨铁路构筑技能,像至宝相同关怀技能工人,一起英明勇敢处理沿路老大众的各种对立,铁路建筑发展很快。1888年10月初,津沽铁路建筑宣告竣工,火车开入了天津。李鸿章很快乐,带着手下幕僚们观察了铁路。见到周兰亭时,他满脸笑脸,夸奖不已。随后,他又奏请朝廷,恩赐周兰亭头品顶戴。

  1890年,天津至唐山铁路持续向东延展,构筑到了古冶林西。第二年,李鸿章又谋划在这条铁路根底上,建筑关东铁路。这条新线路从古冶开端,向山海关外延伸,先修好榜首段(古冶—山海关段)。等修好后,李鸿章想象还要持续往前修,抵沈阳,再达吉林以远。1891年3月,李鸿章奏准每年使用朝廷库银200万两,接修关东铁路。

  总揽关东铁路修路业务的人选,李鸿章又奏请朝廷同意,交给了周兰亭和道员李树棠,一起礼聘英国专家金达为总工程师,李吉士、狄连德、穆和德为副工程师。

  周兰亭坚决果断接受了使命。关东铁路很快轰轰烈烈开工了,开端发展很快,但1892年建筑铁路有必要通过的滦河大桥时,施工遇阻。

  穿越滦河的铁路大桥工程在我国尚无先例,金达特请英国的桥梁专家喀克斯承建。桥址选在榆山和武山南麓,下距出海口50多公里,水势甚大。加上河底淤沙极深,连打桩筑墩这关也没有闯曩昔,不得已宣告失利。随后,金达又先后延聘日本、德国工程师,也都无果而终。

  周兰亭很是着急,但苦于自己不明白技能,只能和谐资源。这时,金达提出请我国专家詹天佑来掌管。詹天佑年方32岁,曾留学美国耶鲁大学,已回国10多年,尽管此刻担任关东铁路分段铁路工程师,但在建桥上仍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角色。周兰亭细心查阅了詹天佑的经历,觉得可用。他命人从滦河以东卢龙县石门镇的詹天佑驻地将其找来,当面攀谈,成果一见如故,两人畅谈好久。周兰亭对詹天佑的工程才能较为欣赏,当即决议,重用他建筑滦河大桥。这一行动,为詹天佑等本乡工程师争取到实践时机,奠定了我国自主修路根底。

  詹天佑就任后,先仔细勘测了现场,找出了外国人的多处失误,决议重选桥址,一起选用“压气沉箱法”。施工开端后,工匠一直下挖26米,才淘尽流沙,现出花岗岩基址,然后顺畅筑起桥墩。随后,在詹天佑选用我国传统工艺结合西方技能时,周兰亭帮忙分配石匠、御匠等本乡技才能气,处理了桥墩粘合难题。1894年2月,滦河铁路大桥在早春的花香里顺畅竣工,古冶至山海关间的铁路也正式注册。

  尔后,周兰亭先后在北洋营务处担任工程,或许奉李鸿章之命与沙俄处理铁路交涉事宜。

  1899年,周兰亭已是67岁高龄,依然声如洪钟,体格健壮。他受命出任中东铁路(中俄合建)总办,中方担任出地出人,俄方承当资金。其责任包含和谐中俄工程团队、征用土地、调派劳工,并监督铁路线规划。

  铁路建造期间,周兰亭重视保护中方权益,俄方过度干涉,保证铁路走向契合我国战略需求。任职期间,他做到了既保护国家利权,又推进技能交融,表现洋务派“中体西用”的理念。

  在此期间,因周兰亭德高望重,和蔼可亲,詹天佑特地赴沈阳访问他,讨教铁路业务经历,敬称其为“恩师”,自称“学生”。周兰亭以中东铁路经历,提示詹天佑往后重视“借力世界技能,不失自主之权”。

  令人怅惘的是,中东铁路没有竣工,周兰亭因操劳过度,又偶感染风寒,引起旧疾复发,一会儿病倒了,并且病况适当严重。1902年6月21日,他竟溘然长逝,享年70岁。他逝世的凶讯传开后,许多知道或不知道他的人,都失声痛哭,思念吊唁。中东铁路局还赠送了“仁风远播”匾额。翰林院编修赵启林(下一任督查御史)感叹说:“自军兴以来,战胜数十城,杀几万贼,奇功伟烈如公者有几人?”

  周兰亭逝世后,遗体以一品朝服入殓。随后,他的棺木由专人护卫,从营口登轮船,海运24天后回到湘潭老家。祭祀时,湘潭籍举人、后来全国闻名的杨度非常敬佩周兰亭这位同乡长辈,亲身出马主祭,并忠诚题写了主位。典礼完毕后,棺木被安葬于杨家屋屋场山上(今属浮屠乡长塘村),坟前建筑石人石马与华表一对,且刻有许多名人的碑文。翰林院编修赵启林亲笔撰写了墓志铭,记叙了周兰亭汹涌澎湃的终身。墓志铭结束铭曰:

  山龙弯曲,逆行百里,忽勒万马,回翔而峙。王家峡中,将军之宫,勋猷丕焕,福禄来崇。惟岳降神,实生申甫,敬勒斯铭,昭示终古。

  值得一提的是,多年后的1916年,即詹天佑逝世前三年,他乘修粤汉铁路之机,绕道来湘潭。那天,詹天佑骑一匹白马,带着四个侍从,特地拜谒了周兰亭的坟墓。缓步来到坟前,他反常沉痛,以学生身份行三跪九叩之礼。詹天佑很关怀周兰亭的后代,脱离湘潭时,他组织周兰亭的三位后代周静生、周叔良、周朴三参加粤汉铁路建造,连续了两代铁路人的情谊。

  张雄文,我国作协会员、湖南报告文学学会副会长、湖南散文学会副会长、株洲市文联副主席(兼)、市作协主席。在《人民文学》《我国作家》《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报刊宣布两百余万字,著作当选多种文集和中学语文试卷。出书《名将粟裕珍闻录》《潮卷南海》《燕啄红土地》《白帝,赤帝》等13部书。曾获山西省五个一工程奖、冰心散文奖、四川散文奖、叶圣陶教师文学奖、湖南湘江散文奖等多种奖项,在中央电视台、凤凰卫视担任过访谈嘉宾。

上一页: 宁夏5天亲子游规划:家庭游览道路与天然探究攻略共享!必看篇!
  • 热销产品

  • 咨询热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