坛经功德网
标题

妙祥法师:真心护生得利益---庄稼、菜长了虫子怎么办?

来源:坛经功德网作者:时间:2023-05-24 19:05:20
妙祥法师:真心护生得利益---庄稼、菜长了虫子怎么办? (一)不杀生功不唐捐 一居士:师父,佛教是不让杀生,可是这个庄稼、菜之类长了虫子,要用农药来杀生,这时怎么办呢? 这个问题是我们目前学佛最
妙祥法师:真心护生得利益---庄稼、菜长了虫子怎么办?

(一)不杀生功不唐捐

一居士:师父,佛教是不让杀生,可是这个庄稼、菜之类长了虫子,要用农药来杀生,这时怎么办呢?

这个问题是我们目前学佛最大的一个难题之一。特别是在家的居士,特别是农民,他很难处理这个问题。就是说庄稼如果不打农药,它可能不丰收。特别是生了虫子,如果不打药,这一年可能没有收获,可能这一年生活都非常紧。如果年年不打药,年年要没有收入,怎么生存下去?这是一个实际问题。如果你打了药,就犯佛戒,又不能成佛道,这也是一个实际问题。所以说,这个问题怎么样来处理,怎样能把它解决好,这就是关键了。

关键的问题在哪儿呢?首先我们的决心,我们的目标——你是为了今生的生活,还是为了了断生死?如果为了生活,那没有什么说的,那你没有办法,要打药,你为了生存,为了那口粮食;如果你为了佛道,那就得下决心,我宁死也不去杀生。我就是穷死、饿死,我要饭,我也不去杀生,今年能收到什么程度,就算什么程度,你首先有这个决心。第一个先具备这个条件,你才能真正地往前走。但是有了这个决心,不等于我们粮食不要了。你没有这个决心是不行的,就算有那个条件,你也不会去想办法,因为你就是为了粮食,而且从来没有考虑成佛的问题。

你有了成佛的决心,你会考虑成佛放在第一位,你才会生出方便。那方便不是先有方便,是先有决心,后有方便,否则你那个方便是什么方便?就是犯戒。你那方便就是犯戒,你那不是真方便,是假方便。只有你有了决心,我绝不杀生,以后所想出的一切方便,那才是真方便呢。这是真方便,所以这两个问题不能上当。

有的人就借助于方便去搞杀生,造了很多业,说“佛法是慈悲,佛法是方便”。实际上你不知道,你在打着学佛的旗号堕落。佛法它就是佛法,它不是人情,它不允许我们在这里做手脚的。应该是认真地对待,真诚地对待,而且非得拿出命来对待佛,你才会得到佛法。当然具体的问题,我们把原则定下来了以后,就可以再具体问题具体讨论了。

比如说大地生了虫子,我们提前可以洒净——诵大悲咒。原先那个解释戒律的法师,解释《四分律比丘戒本》的广化律师,就讲这么一段事情:他住的这个地方,白菜全生虫子了,很快这白菜就要被虫子全部吃光了。有人主张打农药,广化律师就坚持不让打农药,说:“不能打,我诵大悲咒。”他刚开始请了一个持戒很好的人,来帮着诵大悲咒,但是诵完大悲咒,把水洒到地里效果不好,虫子还继续吃。后来广化律师说我来诵,他就诵。诵咒洒水了以后,虫子就吃很少的一部分了。后来他又继续诵,最后一点儿虫子都没有了。以后他这个地再也不生虫子了,所以地保持住了。

这样的例子很多,我再给大家讲一个。长春的一个居士,他家大棚种的是小黄瓜。他到棚里一看,所有的黄瓜叶全生的是腻虫,都是黑绿色的,那一片几乎都是。如果用点“乐果”(一种剧毒农药),用点什么农药,只要洒上,第二天整个都消除了,一点儿没有问题。但是他学佛,他说:“我不能杀生。行了,这也没法打药,没法救了,干脆我把门一关,我回家去念佛吧。”他很年轻,岁数不大,就回去念佛去了,就念“阿弥陀佛”。念了两天佛,最后又到大棚去看看,还是有点儿放不下吧,去看看到底怎么样了。这一看,一个虫子也没有,叶子上什么虫子也没有。

而且那年别人家的黄瓜也都生腻虫了,大部分都白瞎掉了,就是洒了农药也卖不出价格。而他的黄瓜没洒药,最后卖的价钱又非常好,所以那年收入也非常好。就因为他一念心诚,他一念护持众生的心——全都布施掉。你说那个虫子哪儿去了?他连大悲咒水也没洒,也没洒农药,他回家只念了两天佛,这个效果就不一样。关键是在于哪儿呢?在于我们的决心。

但也有特殊情况。比如说,咱们都知道盖县茅蓬,妙融师父那里有一个李居士,他种的果树叫什么梨,就是挺大挺大的,他这一棵梨树能长八百斤梨。那个梨价格还很贵,很好。他学佛以后,知道不打药、不杀生,最后那个梨都成这么大。原先能长一斤多、二斤多,最后变成几两,都干巴巴的,还尽虫眼儿,一点儿都不好吃。那年我还在闭关的时候,还给我送几个去,说是他们家的梨。我一看,和过去那个梨绝对不一样,他家的梨那年确实没丰收。

但是你要知道,你不杀生的功德不会灭掉的,在这个上不丰收,在别的地方会让你丰收。你在这个地方没有挣到钱,但在那个地方有收获。比如说这个人应该有病,有车难或是有其他的难,可能就把这个事免了。

这钱从那个地方给你补上了,这个损失从那儿给你补。

另外,有消灾延寿的功德,这个不是我们凡夫所能看到的。虽然这个事情它没有明显的、更多的例子来说明这个问题,比如说以后啊,没杀生他们家如何发财,如何没得病,这个情况我不太清楚,但是肯定来讲,他只能得好处。因为什么呢?人亏你了,但是天绝不亏你。天是不会亏你的,从这个地方不补,会从那个地方补。从做人来讲,我们应该宁可吃亏。因为你要相信佛、相信法、相信僧,更应该相信公道在于天,也就是在于人心上。你有这个慈悲心,早晚要受报的,要受到好的报应。

所以说,这都是很重要的一关。我们怎么样对待杀生问题?我们就应该有这样的决心。哪个生虫子,我们尽量就不种哪个,我们可以采取别的办法。就算生了虫子,我们也想办法用不杀生的方式来处理,洒洒大悲咒水啦,或提前念一念真言啦,用这些方法来处理这些土地。虽然我们收获差一点儿,但是我们在其他方面补回来了。

比如有一个人破斋戒——大家可能看过这本书,他原先身体不太好,但是一时还算不错。后来,他觉着学佛没有什么感应,最后他觉得应该继续吃肉,后来他就吃肉了。吃肉了以后,身体逐渐养好了,把自己不好的身体养好了,或是有点小毛病也养好了,身体确实得到改善了。但是没过几天寿禄到了,死了。所以说有的时候,你病治好了,寿命没了,你得不偿失。因为啥?他这么多年,之所以没有什么过分的地方,能够活在世间,不断地修行,就是因为他持斋戒的功德。他一旦破了斋戒,或杀了生,他虽然在身体上有所改善,但他的寿命也就没有了。所以我们不能因小失大。

选自《二〇〇一年八月二十八行脚途中开示》

附:佛经中对护生救生的果报多有记载。

《正法念处经》卷二十二:“持戒人见大火起焚烧众生,以水灭火,救诸生命。是人命终,上升善道生鬘持天,以无畏施因缘力故,受天乐报。”

《正法念处经》卷二十七:“三十三天第八地处名欢喜园。众生何业生于彼处?彼以闻慧见:此众生善心深心,不杀不盗,亦教他人令不杀盗。若见杀者,劝令不杀,不教人作,见作不喜。若有所犯,寻即悔过,离恶知识。云何不杀?见鸟杀害,救令放舍。自不作恶,设作即悔,受不杀戒。以财赎命,令其得脱,复教他人令助欢喜。”

《杂宝藏经》卷四:往昔,有一位阿罗汉比丘,身边有一个沙弥弟子。比丘已得神通,知道再过七天,沙弥性命将尽,因此命沙弥告假回家,至第七天早上再回来。沙弥辞别师父便回家,途中,看见很多蚂蚁被水冲走,随波漂流,将要淹死。沙弥顿发慈悲心,脱下自己的袈裟,盛上土堵住水流,随后把蚂蚁移置于干燥的高处,所有蚂蚁因此得以活命。到第七天早上,沙弥从家中返回师父处。师父非常奇怪,立即入定,以天眼观察,知道弟子不是因为别的福报因缘,而是以救了蚂蚁的功德,才能七日后不死,得以延长寿命。

恭录于上妙下祥法师讲述的《放生护生》书籍完整版

相关推荐
热点栏目
推荐阅读
事不宜迟 事不宜迟

事不宜迟成语名称事不宜迟成语拼音shù bù yí chí成...

争红斗紫 争红斗紫

争红斗紫成语名称争红斗紫成语拼音zhēng hóng dǒu zǐ...

事与原违 事与原违

事与原违成语名称事与原违成语拼音shì yǔ yuán wéi成...

事不师古 事不师古

事不师古成语名称事不师古成语拼音shì bù shī gǔ成...

事不过三 事不过三

事不过三成语名称事不过三成语拼音shì bù guò sān成...

最新文章
德不孤,必有邻。 德不孤,必有邻。

德不孤,必有邻。...

微晕娇花湿欲流,簟纹灯影 微晕娇花湿欲流,簟纹灯影

微晕娇花湿欲流,簟纹灯影一生愁。古诗原文[挑错/...

微邪者,大邪之所生也 微邪者,大邪之所生也

微邪者,大邪之所生也古诗原文[挑错/完善]微邪者,...

微吟不道惊溪鸟,飞入乱云 微吟不道惊溪鸟,飞入乱云

微吟不道惊溪鸟,飞入乱云深处啼。古诗原文[挑错/...

微雨过,小荷翻。榴花开欲 微雨过,小荷翻。榴花开欲

微雨过,小荷翻。榴花开欲然。古诗原文[挑错/完善...

微微风簇浪,散作满河星。 微微风簇浪,散作满河星。

微微风簇浪,散作满河星。古诗原文[挑错/完善]出自...

微隙在所必乘,微利在所必 微隙在所必乘,微利在所必

微隙在所必乘,微利在所必得。...

御柳如丝映九重,凤凰窗映 御柳如丝映九重,凤凰窗映

御柳如丝映九重,凤凰窗映绣芙蓉。古诗原文[挑错/...

微雨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微雨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微雨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古诗原文[挑错/完善]出...

友情链接

手机版 网站地图